古典园林奠定了我国园林的文化底蕴,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文人士大夫参与造园,又把古典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,赋予其鲜明的东方特色,情景交融、诗情画意,景由文盛、文由景显、文景齐名,这在古典园林艺术的营造和审美过程中,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在世界文明史上,真正具有自然山水审美的中国文人园林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。这也是从古代园林演变为古典园林的转折点。魏晋南北朝是战争灾难频繁发生的时代,使士大夫文人认识到自己根本无力对抗现实社会,多是走上追随漆园高风,在老庄道家中安身,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抚慰。保全生命,坚持节操,隐逸遁世,寄情于大自然的山水里。在个人住宅庭院内布置咫尺自然山水,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文人园林。
借物抒情,成了文人园林审美的主导倾向随着文人士大夫对诗词、韵律、佛事、书画的偏爱,花木山石、古玩字画逐渐与他们的生活融为一体。随着山水诗、山水画的进一步发展,园林艺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。园林已成了文人士大夫心理上审美联想的结果,胸中有天地,“一室小景”却可营造出“有情有味”的氛围。诗、画、字、音律、园林等艺术形式,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,成为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的一种生命情怀。自然山水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和乐趣,它们在诗人笔下显得更富有蓬勃生机和活脱的意趣。
文人墨客长期过着隐居生活,同花草树木、日月天地同宿,标榜山水林泉之趣,成了其主要精神寄托。拳石、斗水、数竿青竹,早已物化为一种审美意趣,虚虚实实,有景有情,情意盎然,这是与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需要、心理结构的变化分不开的。园不在大,不在奢,只要主题意境高雅,陋中之景亦清静。物质的享受退而其次,清淡的园居生活促成了文人士大夫精神的升华。在此,他们完成了自由人格的定位,通过对生活的寄望,完成了精神的解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