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> 首页 > 施工保障 > 设计施工追踪中 >
园林的文化背景


    我国的园林文化是在与国外缺少交流的环境中形成,是相对稳定、相对保守的缓慢的渐进式发展过程,但正因为如此,也使它4创造出世界上其他民族全然不同的具有 浓郁民族风格的文学艺术形式。园林艺术与诗歌、绘画、戏剧等一样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,自成体系,完整而又成熟,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和稳定性。
    明清时代园林艺术的兴盛时期,园林数量与质量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,遍及全国南北。如苏州的拙政园、留园,扬州的寄啸山庄、北京的恭王府花园、南京 瞻园、常熟燕园、含周水竹居、番禺的余荫山房等。明清宅园兴盛的原因固然是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,使得一般中产阶级也有财力拥有私人园林,以丰富他 们的宅居生活,但同时也梵音了封建末期统治阶层追求享乐、寄情山水、主张怡情养性的消极遁世思想,这其间文人雅士不仅通过诗词绘画去影响园林建筑艺术, 而其而有些人还直接参与造园活动。宅园受城市用地的局限,必须在狭小的空间内布置山水意境,这就不得不使园林构图更趋向写意化、抽象化、微型化,宅园也可 以说是可游览的大盆景,受这个特定条件影响,人们更加注重造园手法,学习造园技巧,以适应宅园的建造,明朝末年计成所著的《园冶》一书,政工师总结宅园建 造经验的一本专门园林艺术论著。
    从纵向来看,中国园林在主题意匠上可以概括为苑网式、人工山水式及微型写意式等三种园林形式,这样的时代发展特征也符合人类审美观念发展的过程。 人类美感是来自生产劳动和生活需要, 原始社会的采集活动是初期生产的主要形式,生产中和生活中,如紧张的搜捕、丰富的收获、享受的满足等都是原始人类产生美感的根源。虽然奴隶主阶级逐渐脱离 劳动,但他们的生活却离不开这些活动,因此建立苑囿就成为初期园林的主题意匠。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,使人们对打猎或采集后动的印象日渐淡漠,而封建城市的 扩展使地主官僚阶级不但脱离了生产也脱离了自然。返回自然、接近自然的需要导致建立山水式园林,各种以自然山水为标题的园林式中世纪园林的特点,即“城市 山林”。封建末期统治阶级积累了高度文化素养,但进一步脱离生产劳动。他们对自然山水的玩赏只能从诗情画意中寻求,加之财力、物力的限制,使大量的地主官 僚私家园林趋向于微型化、写意化,欣赏活动逐渐从动观转向静观。
    从横的方面来看,在各个历史时期三种自然主题有时兼收并蓄,互相包容的,只不过是各有其发达繁盛的时代而已,以清代避暑山庄为例,其中的万树园、 松林峡、驯鹿坡等静观与活动实为古代苑囿式园林一脉延续下来的产物,又如文园狮子林、小沧浪等则属于微型写意式园林,即历史上形成的各类型园林形式都在不 断发展、变化、运用之中。
 

正在加载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