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式设计中的精雕细琢
中式文化中古人对居住环境的研究和追求,其精雕细琢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到的,他们的设计理念,和现在比较流行的简约主义也有一些很多不谋而和的地方。
宜设而设,精在体宜。
在明清时代,“宜”是室内设计的核心概念和价值标准。国内专家对其的解释是:“宜可以分为三类,一是因地因人制宜,二是宜简不宜繁,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。(《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野》)”
文震亨在《长物志》中如此描述卧室设计:“一般设卧榻一、榻前仅置一小几,几上不设一物;设小方杌二,小橱一;室中清洁雅素,一涉绚丽,便如闺阁中,非幽人眠云梦月所宜。”
删繁去奢,绘事后素。
删繁是指去除过于复杂的装饰,去奢其实也很重要。如今很多设计师一提到以人为本,就以为是“给脖子套张饼”,其实人在家居生活中的不便与方便是相辅相成的,过于奢侈地追求“一低头就能吃到脖子上的饼”,恐怕会起到负效果。
“绘事后素”是孔子的话,是他对美的一种看法。在孔子眼中,绘事是那种装扮出来的美丽效果,而素则是自然的、气质的美,孔子认为“素”要美于“绘事”。这体现了一种“大美无言,大象无形”的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追求。
因景互借。
去过苏州拙政园的读者都知道这座美轮美奂的园林有一个特色就是“借景”,建于苏州城中心的塔被巧妙地“借”到园林来了。
因景互借,体现了中国建筑设计的一种整体观。居室、住宅、庭院,小环境和大环境统一在一起考虑,目的是实现一个艺术化的生活环境。